蟲加離是什么字 蟲加離啥字
“蟲二”二字何解?
蟲兒 為 文字游戲
解為 風月無邊
去掉 風 月 的外框 即為 蟲 二
是禪的意境
古漢字「風」怎么來的?為什么要蟲字加一撇?
說起來就有點曲折,先用文字學的術語說一個大致答案:
一、古文字「鳳、風」本一字分化:甲、金文借「鳳」表「風」。
戰國時代「鳳」訛變為「風」:「鳳」中表示『羽毛』的筆畫訛變為『蟲』和『一撇』。遂將錯就錯,積非成是,從而職務分工,各有所專。
二、古文字「鳳」的初文從「鳥」從「辛」,加聲符「凡」。后來,隸楷書省聲兼省形,「辛」簡化為「一」,「凡」省為「幾」。
也就是今文字「鳳」:從「幾」、從「一」、從「鳥」。
如果這幾句話懂了,就沒必要往下看,沒懂,就繼續往下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詳細的從甲骨文開始講起:
風:流動的空氣,這個意義太抽象了,無法以象形的辦法造字,在甲骨文中,主要就是借用「鳳凰」的「鳳」字的表示。
比如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:非占卜甲骨刻辭《四方風》,在一片牛肩胛骨上刻四句話24個字,反應的是殷商時代的風神崇拜,
《四方風》中的「風」就是借用「鳳」的初文:從「鳥」從「辛」??聪旅娴耐仄容^清晰:
《甲骨文合集》14294《四方風》的釋文和解讀:
李圃. (1989). 甲骨文選注. 上海古籍出版社.頁26可以看出,甲骨文「鳳」的偏旁「鳥」:突出神鳥有「長尾」和「美麗羽毛」,「鳳凰」的原形可能是「孔雀」一類的長尾、羽毛很漂亮的鳥。
那為什么「鳳」的甲骨文有「辛」這個偏旁呢?
其實甲骨文「龍、鳳」都是從「辛」在頭頂:
「辛」取像自上古的一種「刑具」,表示「法律、罪行、管治」的漢字,一般都從「辛」。
比如「主宰」之「宰」,表示「法律」的「辟」,表示「罪行」的「辠」。
「龍、鳳」從「辛」表示如同上帝那樣的主宰者,突出「神鳥、神獸」的本質。同時,加「辛」部跟一般的「凡鳥」區別開來:
而且有些字形為了突出「神鳥」,在「辛」部上加上表示「高冠」的筆畫,后來,「又加了一個聲符「凡」,「鳳」也就成了一個形聲字:
甲骨文、金文的左右結構,到篆文變成上下結構,「鳥」上「辛」和表示「鳥冠」的筆畫,簡化成一橫(省形),「凡」簡化成「幾」(省聲),也就是今天看到的「鳳」字。
所以,在甲骨文中沒有「風」字,用「鳳」字表示「流動空氣:風」。
也就是說甲骨文「鳳」的本義就是「鳳凰」,假借義就是「風」。
「風」字大概是在戰國時代從「鳳」字分化出來,「風」字中的「蟲」就是「鳳」表示「羽毛」筆畫的訛誤,然后將錯就錯,積非成是。
引自:李學勤等,《字源》(2012,天津古籍出版社),頁1171鳳凰原形為孔雀,孔雀羽毛有圓形的斑紋,「鳳」古文字描繪出來了:
表示「羽毛圓形的斑紋」的筆畫簡省、訛變為從「蟲」的「風」:
漢代經學家大戴、許慎,沒有見過戰國以前的古文字,不知道「鳳」和「風」關系,所以附會為「八主風,風主蟲」曲折牽強的解釋:
《大戴禮·易本命》:二九十八,八主風,風主蟲,故蟲八日化也?!洞呵铩た籍愢]》:“二九十八,主風,精為蟲,八日而化。
我看有些論文「八主風,風主蟲」,引《易》據《詩》,洋洋灑灑一大堆,這就是典型的古人之附會之詞而已,真沒有必要當做可靠的前提進行推理證明。
那甲骨文《四方風》,根本就不是「八面來風」,你怎么解釋?甲骨文中也有直接借用「凡」字表示「風」,怎么解釋「八主風,風主蟲」?
所以,比較可靠的解釋只能是:「風」正是由「鳳」的省文加訛變,然后分化出來專職表示假借義。
就好像「沈、沉」的分化一樣?!赋痢故恰干颉褂烍w,在漢代分化,然后變成正字,實現職務分工。
引自:《字源》,頁996單耳刀一個蟲是什么字?
單耳刀一個蟲是拼音:hóng ?!緩摹健?古山名。條萊垍頭
以上讀音、釋義:①見《漢語大字典》4126頁;②見《中華字?!?60頁。垍頭條萊
今天聽到一句古話:驚蟄不凍蟲,寒到五月中,這句話是什么意...
2020年的驚蟄在03月05日,說話間馬上就要到了。
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,所謂“春雷驚百蟲”,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、春雷始鳴,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。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,于每年公歷3月5日或6日交節。驚蟄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。
驚蟄不凍蟲,寒到五月中
看到這句話是不是很奇怪呢?驚蟄不是本來就應該是昆蟲結束冬眠嗎?
但其實驚蟄只是說這是開始。因為早晚的氣溫其實還是很低的。也只有中午的時候溫度會比較高一些。我們查查天氣預報就知道啦,以上海為例,早上的時候天氣也才只有5、6度而已,也就是中午能達到10多度。北方地區的氣溫可能就更低了。
所以呢,昆蟲應該不會立馬就蟲土里爬出來的。還要等上一段時間了。
如果一開始就不凍蟲了,那么很可能意味著有倒春寒。當然了,我們幅員遼闊,氣溫差異也很大,南方有些地區,氣溫應該已經較高了,冬眠的昆蟲也早已經開始活動了。所以,這句諺語很有可能是北方地區流傳比較廣。
另外,有的年氣候反常,出現了暖驚蟄,這只是暫時的現象,以后天氣仍會轉冷,出現所謂“倒春寒”天氣。
相似的諺語還有
驚蟄不凍,冷到芒種。
驚蟄不動風,冷到五月中。
杜,肚,芏,都以土作聲旁,為什么獨用蟲作聲旁?
①:杜,甘棠也?!墩f文》。
甘棠,木名。即棠梨。
既然是樹,當然用木沒問題。
②:肚:腹肚,(篆文中的月和肉很像)
康熙字典中:【正字通】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。石經改作月,中二畫連左右,與日月之月異。今俗作月以別之。月中從冫,不從二作。
參考以上以月代肉,所以也沒問題。
③:茳芏[jiang du]
多年生草本植物,莖為三棱形,葉子長而細,開綠褐色小花。
既然是草,當然用草字頭也沒問題。
④:獨的繁體字為獨,也是形聲字,從犬,蜀聲(shu),所以念du就沒問題了。
發布于:2022-08-11,除非注明,否則均為
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